6月9日下午,校领导接待日在逸夫会议室举行。副校长戴彩丽与研究生院、科技处、教务处、实验室管理处、后勤管理处、图书馆等部门负责人,同来自各学院的学生代表面对面交流,就教育教学、科研资源、生活服务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,现场回应学生关切,部署整改措施。
聚焦人才培养:课程改革与导师优化成重点
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指出,部分课程内容与前沿研究脱节,导师指导学生数量不均等问题。对此,研究生院回应称,新版培养方案已完成修订,将增加交叉学科课程比重,并打通全校选修课资源。针对导师指导问题,学校将通过招生资格动态审定、年度指导质量评估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。
“学习不是为了学分,要主动打破学科壁垒。”戴彩丽强调,研究生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,积极寻求跨学科学习机会。建议理工科学生尝试双导师制,通过学科交叉提升创新能力。并要求所有学术活动在研究生院网站集中公示。
破解资源难题:大型设备共享平台再升级
针对科研设备使用效率问题,实验室管理处负责人表示,学校公共分析测试中心已整合电镜、色谱等实验设备,支持线上预约使用。该中心去年获得CMA认证,检测报告具备国家认可效力。
“理科生同样可以参与工科项目。”戴彩丽谈到学生培养时强调,各学院要打破学科藩篱,为研究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。科技处也设置了专项资金,重点支持研究生创新项目。
服务提质增效:从楼梯维修到环保倡议
石油工程学院研究生反映的宿舍楼梯松动问题得到快速响应。后勤管理处当场承诺6月11日前完成加固维修,同步加装太阳能路灯。“发现问题是第一步,关键要形成长效机制。”戴彩丽要求开展学校道路等设施安全排查。
在谈到校园环保时,戴彩丽表示:外卖包装污染触目惊心,必须从我们做起。呼吁学生减少外卖,建议食堂推出更多健康餐品。
最后,戴彩丽对同学们积极参与学校事业发展表示感谢,并提出殷切期望,她强调,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需要师生共同努力,同学们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,充分利用学校资源。希望学生会和研究生会进一步做好沟通,积极搭好建言献策平台。